查看原文
其他

语音的故事(六十四)| 朱晓农:降调短,升调长(连载)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如果让一个不懂汉语的西方人,例如英国人或是法国人来听汉语,他们一定会觉得汉语听上去高高低低,像是在唱歌一样。这是因为汉语的音节结构中,除了前面讲到的声母和韵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那就是声调。汉语声调的主要性质是音高的变化。在人类语言中,音高变化的产生与调节,是由声带的松紧程度所决定的。当我们想发一个高音的时候,我们的声带就会拉长,拉紧;而想发一个低音的时候,声带就会松弛。除此之外,声带下面气流的流速也跟声调有关。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那么,气流流速快,声调就会高一点;流速慢则声调低一点。这跟拨动琴弦的道理一样,用力大点琴弦就振动快点,也就频率高点,用力小点则频率低点。肌肉与气流两方面的的调节决定了声带所产生的音高。


如果仅仅有音高,那还不足以成为声调。在日语中也有音高的变化,例如日语的はしhashi,如果读成前低后高的hashi,意思是“桥”,但如果读成前高后低的hashi ,意思就成了“筷子”。但是我们并不把日语看作一种声调语言。只有当一个语言中出现了多于两个的、系统性的音高对立,我们才说它是一个声调语言。汉语就是一个典型的声调语言。在不同的汉语方言中,声调的音高形态复杂多样。除了维持一定音高不变的平调之外,还有声调的曲折变化。最常见的曲折变化自然是升调和降调。在发升调的时候,声调会从一个低调的起点,向高调的终点连续变化。而降调则是从高调的起点向低调的终点连续变化。如果把升调与降调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有升有降的折调。


一般来说,从我们的听感上来讲,降调的时长都会比升调略短一些。语音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发现同一个音在前后都是升调的情况下会让人觉得比在前后都是降调的情况下短一些。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呢?那还要从声调的来源——声带的生理结构说起。


我们的声带对称地分为左右两条,就像是并列的两根琴弦。声带的一头连在甲状软骨上,另一头则连在杓状软骨上。我们可以轻易地辨认出自己的甲状软骨,尤其是男性,则更加容易。因为男性的甲状软骨前端有一凸起,这个凸起就是我们常说的喉结。当我们用手抵住喉结那个位置的时候,我们的手就正按在声带的一端。勺状软骨则是一对呈“L”形的软骨,与我们声带的另一端相连接。它们组成一对阀门,在声带开闭方面起主要作用。人们正是用甲状软骨、勺状软骨以及其间所连接的肌肉来对声调进行控制。如果需要声调上升,毫无疑问,我们只要收缩这些肌肉,将声带拉紧就可以了。如果需要声调下降,我们就得让声带松弛,而这要比拉紧声带简单得多,因为声带的自然状态就是松弛态。人在说话时随着肺部的气流慢慢被呼出,声带下气流的流速自然减小,因此声带的振动自然就是一个降调。所以发声调比发降调从生理上要更为费力,故而需要的时间也更多。实验也证明,在发降调的时候,喉部的下降和声调的下降是同步的,而发升调的时候,喉部的上升要比声调的上升延迟一些。


此外,从产生声调的神经控制机制来看,降调也比升调消耗的时间要少。在声调的音高连续变化的过程中,并非其中每一点的音高都对我们的语言交流有用处。日常说话的时候,由于语速很快,声调常常是不完全的,但是并不影响交流。因此,声调中应该蕴涵着某些特征,,只要达到这些特征,声调就能被对方所辨识,起到交流的作用。这样的特征,我们把它称作声调的语言学目标(linguistic target)。例如,平调的高度就是平调的一个语言学目标,只要音高达到这个高度,就可以被辨认成一个平调。那么,降调和升调的语言学目标又是什么呢?研究发现,降调的语言学目标在它的起点高度。只要从这个起点音高开始下降,降调就能被辨认出来。而到底这个降调会降到多低,实际上是不太重要的。而与降调相反,升调的语言学目标则在它的终点高度。升调升到什么位置,才是人们辨识升调的时候最关心的,而其起点在何处,则相对没那么重要。因此,降调不管是降多一些,降少一些,快一些,慢一些,都不影响这个降调本身的表达。而升调则必须小心翼翼地升上去,终点目标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从神经的控制上来说,难度更大一些,从而也就更加耗时。


(原载《叫我如何不想她——语音的故事》,朱晓农、焦磊著,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一版)



本期编辑 | 陈灵梓

本期审读 | 陈灵梓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 | 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语音的故事(六十三)| 焦磊:语图仪和可视语言(连载)

语音的故事(六十二)| 焦磊:数学家傅立叶(连载)

语音的故事(六十一)| 焦磊:水是眼波横:横波与纵波(连载)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